QQ登录
  会员登录   注册账号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关注微博
 
关注微信
 

波斯陶器

2016-1-14 22:4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27| 评论: 0

摘要: 提起波斯陶器,就使人联想起波斯湾蔚蓝色的海水和夏日晚霞的瑰丽色彩,那鲜艳的绿色、黄褐色、紫色釉彩、像晴空下盛开着五彩鲜花的草原那么斑烂明丽。 位于西亚的伊朗,我国古代称为“安息”国。公元前六世纪称波斯 ...

提起波斯陶器,就使人联想起波斯湾蔚蓝色的海水和夏日晚霞的瑰丽色彩,那鲜艳的绿色、黄褐色、紫色釉彩、像晴空下盛开着五彩鲜花的草原那么斑烂明丽。

位于西亚的伊朗,我国古代称为“安息”国。公元前六世纪称波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一般在史学界和陶瓷界所称的“波斯陶器”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是指古代波斯帝国从远古时代的彩陶、黑陶、红陶到阿巴斯王朝的多色施釉陶器。列入古代波斯帝国版图的除了伊朗之外,还有叙利亚、埃及、土耳其、伊拉克及现在苏联的乌兹别克斯坦等广大地区。因此我们所说的波斯陶器是指属于波斯政治圈及文化圈的一种陶器风格,并不局限于狭义的伊朗陶器,而是泛指中东伊斯兰地区的陶器。

应该说,波斯陶器既不同于东方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的陶器,又与西方的欧洲陶器有着完全不同的鲜明风格。从公元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时代开始,波斯陶器就在中东地区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世界陶瓷史上,与东亚陶瓷及欧洲陶瓷一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波斯陶器的历史分期

公元七世纪中期,相当于我国的初唐时代,阿拉伯军队占领了波斯帝国萨桑王朝西到美索不达米亚,东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领土。公元661年以大马士革为首府的倭马亚帝国成立,领土东从中亚开始,西到北非、伊比利亚半岛南部,以波斯为中心的广大地域上,陶器开始发展。

八世纪中叶到十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的盛唐到五代,波斯东北边境分离了一些小朝廷如达希尔国和萨曼国。十一世纪中叶土耳其人进犯波斯,1055年攻占巴格达,建立了塞尔拉帝国。十二世纪末,相当于中国宋代,这时的波斯陶器得到飞跃发展,阿巴斯王朝开始生产青釉和蓝釉单色陶器。

波斯自七世纪中期被阿拉伯人征服,直到十五世纪一直受外来民族的支配。到了1502年沙法维王朝成立,相当于我国明末清初。1597年,这个王朝的首都从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迁到伊斯法罕、国王阿巴斯一世并将很多丝织工匠同时迁往伊斯法罕城郊。因此传统的丝绸之路南移,新都伊斯法罕很快成为商业文化中心。波斯的传统陶器在吸取中国陶瓷及欧洲陶器的风格后,与中期陶器有了完全不同的全新感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波斯陶器可分为五个时期

2.1早期(七世纪中叶——八世纪中叶)或称倭马亚陶器

这是萨桑王朝波斯陶器和东罗马帝国陶器传统特色很强烈的陶器。尚未形成波斯陶器自己的特色,是前伊斯兰陶器向波斯陶器的过渡期。

2.2前期(八世纪中叶——十世纪末),或称阿巴斯陶器。

不论是从地域的观点或是时代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的陶器有着全新的风格,可以说是波斯陶器特色的诞生期。陶器的一般特点是在白、黑、黄、赤等素胎上施色釉,装饰手法以描刻、刻线为主。各色彩釉组成千变万化的纹样给人以深刻印象,造型以钵,盘为主。与我国三彩釉类似。

2.3中期(十一世纪中叶到十五世纪末)包括塞尔柱王朝、伊儿汗国、帖木儿王朝的陶器。

这是波斯陶器最发达的时期,与前期陶器相比,釉色由彩釉向青釉、蓝袖、白釉等单色釉过渡、装饰技法非常复杂,造型从各种容器到装饰品,成型技法也非常高超,与前期陶器放在一起、一眼就能区分。同时,在伊朗西北部及里海南岸仍保留一些前期陶器的手法在生产陶器。

2.4后期(十六世纪——十八世纪)沙法维陶器。

虽由中期陶器系统发展下来,但品质有很多不同处,以半陶半瓷质较多为特色,特别是受中国瓷器影响,生产类似青花的半瓷质器皿、陶器和类似欧洲的硬质陶器。

25近代(十九世纪一一二十世纪)恺加陶器和现代波斯陶瓷。

    由于受欧洲陶瓷的装饰风格和现代技术的影响,失去了波斯陶瓷的优秀传统风格。为方便阐述,下面将波斯陶器分成早期和前期、中期、后期三段来研究。

3、早期和前期的波斯陶器

这个时期的波斯陶器,有以碱作助熔剂的青蓝色铜釉的钵和壶,以及以铅为助熔剂的铜录釉的钵和壶。这类陶器在倭马亚时代的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堡都市的遗址中有发现。在灰黄的砂质陶胎上施占绿色釉,上面有绳网纹及刘线坟,印纹装饰、萨桑时代的陶器以器壁较薄为时髦。

八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灭亡,阿巴斯王朝建立,中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阿巴斯王朝建立后先建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幼发拉底河畔的库番,后又在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建立新都。这个控制东西方贸易海陆交通中心的中东强国,通过通商贸易积聚了了巨大财富。除首都巴格达以外,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口的巴士拉,如同埃及尼罗河口的开罗一样迅速繁荣起来。八世纪末到十世纪初是阿巴斯王朝的繁荣期,在巴格达北方约200公里的底格里斯河畔的别都萨马赖就建于这个时期。

在优秀的传统萨桑文化基础上,又受到阿拉伯文化以及地中海世界和亚洲内陆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波斯文化。前期波斯陶器即诞生于这个时期,九世纪时波斯陶器就有以下八种类型:

    1、黄绿釉印纹陶器

    2、多彩釉陶器及多彩釉刻线纹陶器。

    3、白釉陶器及白釉蓝绿彩陶器。

    4、前期华丽彩绘陶器。(锡白釉上用金银铜为发色剂的颜料彩绘)

5、淡黄地多彩彩画陶器。

6、白底黑彩陶器。

    7、白地彩画陶器

    8、色地化妆土泥绘陶器

    其中特别是多彩釉陶器和白釉陶器是前期陶器的发展基础。这些软质陶器的生产地以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东北部为中心。

黄绿袖印纹陶器在红褐色的胎土上挂白化粘土的盘内压印儿何纹,上罩铅釉系的浓黄袖,部份地方点绿釉,色彩与纹样交错在一起。这样的手法像东罗马时代的陶器,利用曲直线组成纽结状的纹样,其他还有受萨桑陶器影响的连圈纹。印纹陶器分布范围很广,美索不达米亚、东部伊朗、埃及,发现的实物不少,产地应该是美索不达米亚。

多彩釉陶器在红褐色的素地上先挂白化妆土,再用铅釉系的绿釉和黄褐釉点成简单的散点纹样,外面再施透明釉。器形有盘、钵及少量的灯台、类似我国的唐三彩。多彩釉刻线纹陶器是在多彩袖陶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装饰手法。与多彩釉陶器一样,在红褐色的素胎上先挂白化妆土。在白化妆土表面用刻线的方法进行装饰,再施鲜艳的铜绿釉及黄褐袖,甚至加上以氧化锰着色的紫褐釉,以氧化锑着色的淡黄釉,产生一种浓艳热烈的美感。

制作类似我国唐三彩的多彩釉陶器的波斯陶艺,在器皿上加上传统的装饰纹样和各种色釉,形成独特的波斯三彩风格。产品以浅钵及盘为主,有少量的壶。这些样式从九世纪到十世纪流行于中东伊斯兰地区。生产的地域不仅是美索不达米亚,西到埃及开罗,东到伊朗东北的内沙布尔,苏联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地区。

白釉陶器和白釉蓝绿彩陶器器形仍是以钵和盘为主,与我国唐朝末年的白瓷钵造型相类似,钵的口沿部缓缓向外翻。胎土淡黄褐色上锡白釉,虽然制作工艺与我国唐代白瓷完全不同,但造型及白釉的感觉与唐白瓷非常相似。

在白釉陶器钵、盘的里面,用钻蓝釉及铜绿釉巧妙地组成纹样,有单独的阿拉伯文字纹,枝叶纹,也有互相结合的纹样。白地与蓝色纹样的对比,让人觉得很高雅。

这类白釉陶器自九世纪中后期开始流行,美索不达米亚、中部伊朗、波斯湾沿岸、东伊朗的内沙布尔都有发现。据考证白釉陶器先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萨马拉地区生产,再传到里海南岸萨里附近以及埃及的开罗。

前期华丽彩饰陶器在第三类上锡白釉的陶器上,用金、银、铜等作为着色剂颜料进行装饰。这是波斯乃至伊斯兰陶器最具特色的陶器,有赤红色的单色及加上金黄色二色的,在阳光下有金属的光泽感,所以华丽彩饰陶又被称为“虹彩陶器”。

华丽彩饰陶的器型有钵、盘、碗等,较特殊的造型有四耳壶、五耳壶,这是些宗教用器。如果是盘碗,里外的纹样是不同的。里面的纹样是人物纹、动物纹几何纹为主样,边缘以点或波纹为边饰。外面的纹样是几何纹像圆点波状纹等较简洁抽象的纹样,衬托中心并不写实的人物动物等主题纹样,有一种儿童画天真雅拙的趣味。

前期华丽彩饰陶器具有(金属器皿的华光和独特的装饰图案,是吸取)金属器皿的特色来制作的陶器、前期华丽彩饰陶器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由伊朗西部到埃及都有发现,伊朗东部没有发现。据考证,生产地点为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两地。这种华丽彩饰陶器的底部均留有制作者的名记。

以上四种陶器是以美索不达米亚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陶器品种,以下三种陶器是以伊朗东部为中心生产的。

淡黄底多彩彩画陶器在淡黄色的土胎表面用绿、浓黄、紫褐等多彩的釉彩画纹样,再罩一层透明釉。主要器皿有钵、碗及壶、瓶。钵类器皿里面的纹样是唐草文、几何纹、鸟兽纹等阿拉伯风格的纹样,构图上采用四等分或六等分为框架,器皿外面用简单的几何纹装饰。此外装饰纹样中还有骑马的武士等波斯英雄故事题材。

淡黄地多彩釉彩画陶器产于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都市,伊朗东北部的内沙布尔,最早约于九世纪后半叶。

白地里彩陶器流行于伊朗东北部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广大地区、包括现在苏联的土库曼、乌兹别克和阿富汗、伊朗东北部。这种陶器在红褐色的胎土外挂白化妆土,上面画黑色纹样后再上透明釉。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上锡白釉的陶器相比,采用白化妆土上透明釉的方法无疑要简便得多,产品品质也容易取得一致。在白化妆土表面装饰纹样变化多,画起来也自由、有文字纹、唐草纹、鸟兽纹等。

波斯陶器中装饰纹样最富变化的白地彩饰陶器这是在自地黑彩陶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上了白化妆土的素胎上用绿釉、紫褐釉、黄釉、白土、黄土等各色绘画,题材也很广泛,有花卉鸟兽,文字、几何纹等,有的严紧有的奔放,这是阿巴斯王朝陶器的特色。也模仿制造美索不达米亚前期华丽彩饰陶器的纹样,或成为它的代用品。

这类陶器的产地是伊朗东部的内沙布尔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两地陶器的造型及装饰纹样风格不完全相同。此类陶二器的生产时期约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初。

色地化妆土泥绘内器是乌兹别克斯坦地区流行的一种陶器这种陶器在红褐色的素地上用黑土、赤红上或者紫褐色土作化妆土,再用白土、红土来绘制纹样,上罩透明的淡绿釉。这种陶器底色与纹样色彩对比强烈鲜明,纹饰都为文字纹、鸟纹、几何纹等简洁的纹样(因泥绘不利表现细腻复杂的纹样),器型有钵、碗等。

前期波斯陶器通常是从九世纪中叶开始,属于软质陶器,施铅釉。纹饰有花卉纹、文字纹、几何纹、人物纹、鸟兽纹。装饰手法一般是在化妆土上采用线描、釉彩、刻线等方法。器型以钵、盘、碗为主,壶、瓶等也有少量生产。以美索不达米亚到东伊朗、乌兹别克地区,胎土由灰黄色变成红褐色,器形前者规整,后者奔放。

在介绍波斯前期陶器行将结束的时候,还要特别说明一个问题:为什么以九世纪中叶直到现在所见到的多彩釉陶器和锡白釉陶器能在波斯诞生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这要以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去考虑。内部原因是主要的,阿巴斯王朝商业发达,而作为制造货币的金、银、铜原料却不足,因此用金属制造器皿就有问题。伊斯蓝地区人人爱好金银器皿,而国王又禁止用金银制造器皿,铜制器皿的生产也受到限制,因此这个地区的日用工艺品就非常短缺。这时通过丝绸之路运来了中国的唐三彩及唐代白瓷、长沙铜官窑,.和越窑青瓷,波斯人对唐三彩的华丽和白瓷的洁静高雅非常欣赏,因此在波斯以此作范本来试制,经过努力,终于在波斯本地制造成功多彩釉陶器和白釉陶器。波斯陶工又吸取金属器皿的辉煌特色,生产出了华丽彩绘陶器,作为金属器皿的代用品。

前期陶器从九世纪末开始流行,经十世纪到十一纪初,之后便进入了波斯陶器的中期。从黑海南岸到伊朗西北的阿塞拜疆地区在继承前期陶器技法基础上,成为中期陶器的主要产地。时间是十二世纪一一十三世纪,主要代表品种有:

    1、白地绿彩刻线纹陶器(阿莫勒陶器)

    2、白地多彩刻线纹陶器(阿午康特陶器)

    3、白地刻划花陶器(卡尔斯陶器)

    白地绿彩刻线纹陶器是黑海南岸马赞达兰省阿莫勒地区制作的,在红褐色的厚胎上挂白化妆土,在化妆土上再刻深线装饰纹样,再在刻线里填绿釉外罩透明釉,器形以钵、碗较多,也有壶、瓶等器皿。装饰纹样以抽象的花卉纹、几何纹、动物纹较多,给人以牧歌式的美感,生产时间是十世纪末到十二世纪。

白地多彩刻线文陶器,是十一世纪到十二世纪初阿塞拜疆阿午康特烧制的陶器,基本上与阿莫勒陶器相似,只是色彩更强烈。在深红褐色胎土的钵、碗内,用阿莫勒陶器相同的方法刻以唐草纹为背景的灵鸟和神兽图案。除上绿釉外,还有黄褐釉、紫褐釉,口缘部还饰以几何纹带状装饰。阿午康特的白地多彩刻线纹陶器的产量很少,生产时间也短,因此现在很难见到实物。

给予人们强烈印象的是第三类白地刻划花陶器。在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的卡洛斯地区生产的这种陶器,是在红褐色的胎土上挂上厚厚的白化妆土,上透明釉后再在表面采取刻线和剔底的两种手法,使白色纹样留在上面,在剔底部位多着浓褐釉和黑釉,纹样有浮雕的效果。这种装饰技法的陶器最引人注意的是纹样的题材,主题纹样是神人异鸟灵兽,以唐草纹为背景。据推测这种陶器是用于宗教仪式。器皿以钵、碗为主,只有少量的壶、瓶,生产时间是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

    4、中期波斯陶器

    十一世纪中叶,随着土耳其军队占领巴格达,波斯传统文化被注入了新风,特别是工艺美术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庙宇、陵墓建筑浪漫的风格给陶器生产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建筑壁面装饰开始流行彩色纹样瓷砖,与前期陶器相比,在技术上有了很大发展。

首先在胎土的配制上已采用数种不同原料配制成功耐火度较高,可塑性强的淡灰白色陶土。烧成温度提高使陶器的品质大大提高,可塑性强给成型带来更多方便。因此除了碗、钵、盘、瓶、水注、壶等日常容器外,复杂的托盘、器座以及瓷砖等均可烧造,造型更规整美观。釉色有白釉、兰釉、褐釉,装饰技法有釉下的线描、彩画、刻线、浮雕、透雕、印花、刻花剔底、贴花、堆线等多种手法,还开发了釉上彩画的技法。窑址除前期波斯陶器产地外,出现了新的制陶中心,如伊朗中部的雷伊、塞艾、卡善、戈尔甘。到伊儿汗国时代又增加了伊朗西部的斯尔坦纳巴德窑。中期波斯陶器的优良品质,标志着进入了波斯陶器的全盛期,按产品不同的特点可分为九类:

4.1青釉陶器

青釉陶器是波斯中期陶器的基本品种,是在多种原料配制成的淡白色陶胎上,施碱系统的影青釉,品种有钵、碗、瓶、水注、壶等。这时的碗、钵均有一较高的底足,器皿规整,口缘部有花瓣状缺曲,类似我国的宋瓷口缘部的处理。

我国北宋末南宋初,陶瓷器向海外的输出量激增。特别是北宋的越窑青瓷和景德镇的白瓷、青白瓷大量运销海外,不仅销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还远销至西亚和非洲东北部的埃及等地,到了南宋时期外销量更大,除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白瓷外,福建广东两省生产的青瓷和白瓷,均可在亚洲各地城市及港口见到。中国陶瓷优良的品质和美学价值,受到各国的欢迎和喜爱,并竞相以中国陶瓷为范本进行仿制,如朝鲜(高丽)的青瓷和白瓷、日本的古懒户器等。波斯和埃及也不例外,这个时期中东输入了不少中国的青瓷和白瓷,近代在埃及的开罗附近及伊朗的霍尔木兹附近均发现中国宋元陶瓷。中东地区对中国陶瓷的大量需求,促使当地以中国陶瓷为范本来仿制就不难使人理解了。事实上在埃及以十二一十三世纪中国青瓷的酒壶上的梳蓖纹作为装饰的青釉陶钵,以及十二——十三世纪波斯陶器所体现的中国宋瓷风格的碗、钵、盘等,均是仿制中国青瓷的证明。从而开创了中东的青釉陶时代,器型除碗、钵、盘、壶、瓶、水注外,还生产人物、鸟兽等玩具与陈设品。

以中国陶瓷为范本来生产,不仅只限于青釉陶器,后来的白釉陶器、兰釉陶器以及褐釉陶器也是同样的。

4.2青釉施纹陶器

十二世纪开始流行青釉陶器后,波斯陶工采用各种青釉下的装饰技法来装饰产品。有压印花、斜刀刻划、浮雕剔底、透雕、粘贴、釉下彩画等,还有再在釉上加彩的。除了一种手法单独使用外,还有几种手法组合起来装饰的。纹样有唐草纹、几何纹、鸟兽纹等。器形从碗、钵、盘、壶、瓶、水注到器座、台架范围相当广泛。以钵为例,其口缘造型处理有圆形、花形、五棱形等,变化很丰富。

压印花大都在钵的外侧而、壶身的肩部及上腹部,纹样大都为川唐草纹为背景的鸟兽纹及文字纹。

斜刀刻划由线雕及斜刀两种刀法结合来进行装饰,刻线流畅,一般装饰在钵、碗、瓶、壶上,以花草纹为主。

浮雕剔底,采用刻划花剔底的方法,施釉后由于剔底处的釉层较厚,颜色就比花纹要探,形成深浅两种层次。

簇印纹,用单独制成的木质或陶质印椎,在器物表面簇印形成的装饰效果。

    透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瓶壶的局部双层体上,将外层雕通,仍可作为容器。另一种相当于我国的玲珑器,先在钵形器的口缘部雕刻米粒形的空洞,然后用釉料调设,烧成后有半透明效果。

    粘贴,常见于五棱形或六棱形的深钵上,将模印的装饰单之泥片粘贴到器体上。这是吸取金属器皿的装饰形式,或是受我国长沙窑装饰方法的影响。

    此外大型的壶、瓶体上出现的绳纹装饰也可归于粘贴装饰一类,不过只是先将泥条粘贴在器皿上,再用手指或工具压出绳纹效果来,这也是中国大型陶瓷器皿的常见装饰手法。

釉下彩画装饰。十二世纪宋开始出现,中期波斯陶器的釉下彩只限于以氧化铁、氧化锰为着色剂的紫黑彩。早期纹样以唐草纹为主,纹样线条流畅。到十三世纪迎来了釉下彩画的盛期,在大盘内画孔雀图案,体现了高超的设计及熟练的线描技巧,也有釉下彩与刻划纹样相组合的装饰形式。

4.3中期的白釉陶器和蓝釉陶器

白釉陶器是在浅灰白色的薄陶胎上挂一层锡白釉,烧成温度较高,属于半陶半瓷的拓器。产品以钵为主,还有壶、水注等。一般成型制作较精巧,端整,口缘部多锯齿形、花瓣形缺曲。也有鸟首形水注的,这些显然是受唐白瓷的影响。

兰釉陶器采用白釉陶器同样的胎土,以氧化钻为釉料的着色剂,产品以瓶壶为主。此外还有紫褐釉陶器,这三种色釉陶与青釉陶是中期波斯单色釉陶器的代表品种。

4.4白釉堆刻线彩釉纹陶器

类似景泰蓝的技法,在陶胎上采用立粉、刻线描绘纹样,再在纹样里填有流动性的色釉,有青、蓝、绿、黄、紫褐、红等色釉,这种装饰方法被称为“拉卡别”( lakabi)。拉卡别式装饰的纹样与前期波斯陶器上的装饰纹样完全不同,以神话故事、神兽灵鸟为主,可能这种陶器是供特殊场合使用的。因为制作技术相当复杂,因此只在十二世纪后半叶有一段时间烧制,制品数量也较少。

4.5中期华丽彩饰陶器

这种被称为“拉斯坦”彩陶的陶器、是九世纪前期波斯陶器独特的品种,以后得到不断发展。到十一世纪埃及的法蒂玛王朝时生产技术得到高度发展,不仅使用白釉作底釉,还有以淡兰釉、淡绿釉作底釉的,赋于唐草纹、几何纹等阿拉伯风格的纹样以高贵感。在法蒂玛王朝拉斯坦彩陶己摆脱了模仿金属器的初级阶段,形成了独特的陶器风感。在法蒂玛王朝拉斯坦彩陶己摆脱了模仿金属器的初级阶段,形成了独特的陶器风格,成为伊斯兰陶器的代表品种。

十二世纪,拉斯坦彩陶的生产中心以埃及移到波斯。由于法蒂玛末朝宋期的动乱,大批拉斯坦彩陶的熟练陶工由埃及遣移到波斯,从而自十二世纪后半叶列十二世纪中叶,进入了波斯陶器的全盛期。

中期拉斯坦彩陶高档产品的生产窑址在现代伊朗首都德黑兰郊外的需伊及伊朗中部的卡善.位于雷伊片卡善中间的寒艾,以及黑海东南海岸的戈尔甘等地。这些窑场制作了精细的神话故事、神仙包兽等题材的装饰画面。这此窑场以优质的陶土及精致的装饰为特长,卡善窑制品图案的细密精巧,被波斯夸为微型美术作品。拉斯坦彩陶的器刑除圆盘外,还有十字形、星形瓷砖。中期拉斯坦彩陶是波斯陶器中最有特点,也是最优秀的品种。

拉斯坦彩陶中巾有用美丽的书法书写的古兰经的圣句以及有名的诗句为装饰的,并留有制作年代等款字,现在见到的最古的纪年款是1179年。

4.6色绘彩画陶器(米奈衣样式)

色绘彩画陶器的出现也早中期波斯陶器的一大成就。陶器表面的彩画虽然早在前期就已产生了,但这是釉下,彩画材料是色釉及化妆土,因此无法表现精细的画面。到了十二世纪后期,开始在施锡白釉的器具表面,用各种色彩的颜料绘制精巧的画面.从而产生了釉上彩陶器。这种特殊的色绘陶器是受拉斯坦彩陶装饰技法的启发而开发出来的,因而也将中期波斯陶器提到一个新的阶段。

色绘的题材有波斯的开国传说,帝王和神话故事,还有骑马人物行列图,唐草纹等阿拉伯风格的纹样,从中可以想见当时波斯的细密画。色绘的颜料有青绿、蓝、藤黄、紫、朱红、白、黑、金等。一件作品多到10色,少则也有34色。生产的窑址与中期拉斯坦彩陶的窑址相同,雷伊窑、塞艾窑、卡善窑等制品最好。纪年铭现存最早的是1187年,最迟的是1242年,估计米奈衣样式陶器的生产年代也与此年代相去不远。

4.7白釉蓝黑彩陶器

是在锡白釉的素地上用淡蓝和黛黑来描绘纹样,上罩透明釉。以钵、瓶、壶类较多,烧成温度约1200 ,属于半瓷器。纹样有唐草纹、阿拉伯文字纹、花卉纹、几何纹、鱼藻纹等。运笔洒脱,有类似中国宋磁纹样的感觉。白釉蓝黑彩陶器从十下世纪后半叶到十四世纪流行于波斯。

4.8青蓝底色绘陶器

是在钵、碗、瓶、丰竿素胎上柞氧化钻为着色剂的青蓝釉,再在上面用白、红、全二色彩绘,纹样以鲁草纹和几何纹为主产时间是十二世纪后半叶到十只世纪前半叶。

4.9青轴白泥绘陶器

是伊儿汗国时代陶器的一个特殊品种,是在钵、永注等深色素胎上用白土绘制纹样,再上淡青釉。白土泥绘有一定厚度,好似浅浮雕,烧成后装饰纹样效果强烈。

5、后期波斯陶器

    十四世纪末年,伊儿汗国的首都撒马尔罕受到帖木耳帝国的攻击而灭亡,十五世纪的波斯也受帖木耳帝国的控制。这期间波斯国内动乱较多,除撒马尔罕外文化发展停滞,陶艺也不例外,这时除了伊朗西部的苏坦奈巴德窑生产仿中国明代青花的陶器外,其他产地都停产了。

    十六世纪前后,伊朗西北部的波斯人建立了沙法维工朝,定都伊斯法罕,文化得到复兴,工艺美术也得到恢复,为了建设新都的很多宫殿、清真寺、宅邸,以及日常生活的需要,陶器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建筑装饰用的彩釉而砖的生产成了沙法维王朝陶业生产的特色。现企见到很多兴建于十六——十七世纪的著名清真寺上,彩釉而砖依然闪跃着华丽的光华。

后期波斯陶器是在中期的技法基础上展开的纹特别是仿制中国明代青花瓷器风格的白底蓝彩陶器及受欧洲硬质陶器影响的黄釉、青釉陶器的生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此外西北伊朗的阿塞拜疆地方还生产白釉彩画陶器。

5.1继承中期波斯陶器的技法,青釉陶器,青釉彩纹陶器,白釉彩纹陶器,拉斯坦彩陶均沿续生产,器型仍是体、盘、瓶、壶之类容器,短颈葫芦瓶是后期独特的器型。施釉技法和装饰纹样均与中期相同,但水平已明显的下降了。拉斯坦彩陶一直生产到十七世纪,后来就消失了。

5.2以中国明青花瓷器为范木的白釉蓝彩陶器的生产较突出。器型以钵、盘为主,还有此壶及葫芦形成,使用耐火度较高的自色胎土成型,在白胎上用钻兰釉彩画纹样,然后再罩一层带青味的透明釉,这技法甚本与中国青花相同.烧成温度接近1200 0C,因此品质上当然不如中国青花瓷器。装饰纹样也是模仿中国青花尧器的纹样,有花卉纹、鸟兽纹、山水楼阁、缠技牡丹等。其中也有一此模仿中国的青花加彩瓷的产品,外观很相似。

传说沙法维王朝最盛期的皇帝阿巴斯一世曾从中国请来300余名陶工,到伊朗南部的克尔曼省,东部的马什哈德地区,制作仿青花瓷的白釉蓝彩陶器,产品除供应波斯国内外,还输往欧洲,因为当时欧洲对中国的青花瓷及青花加彩瓷需求很大,波斯生产的白釉蓝彩陶器也有一定市场。

5.3黄釉、青釉施纹陶器。是受欧洲硬质陶器的影响而生产的,造型也仿欧洲风格。上面装饰着西洋风格的花草人物为主的纹样。使用白色的优质胎土,施黄釉或青釉。

5.4伊朗西北部的何案拜疆地区生产的锡白釉彩绘陶器,除了生产钵、盘等日常用器皿外,特别是彩画面砖的生产有很高的水平。

    最后说一下波斯陶器与外国陶瓷的关系。八世纪中叶开始是前期波斯陶器时期,这也是波斯陶器的成熟期。当时正值中国唐朝宋年,由于唐三彩、自瓷以及越窑青瓷的输入,诱发波斯生产成功多彩釉陶器和锡白釉陶器。到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的中期波斯陶器时期,仍然是中国青釉和白釉影响着波斯和埃及等许多地方,生产仿中国的青釉陶器和白釉陶器。到了沙法维王朝,同样以中国明代青花为范本生产白釉蓝彩陶器。因此可以说中国陶瓷对波斯陶瓷的影响是一贯的,深远的。

另方面波斯陶器或者范围扩大一些,整个伊斯兰地区的陶器对.池中海区域及欧洲陶器的影响又非常显著。例如在红褐色胎土上挂白化妆土的方法,以及上绿釉和褐釉的三彩陶器,是九一一十世纪波斯、埃及陶器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十一世纪这些方法传到地中海的塞普鲁斯,给拜占庭陶器以强烈影响。这就是波斯向器受东亚陶瓷影响而得到发展,同时又给欧洲陶器生产以深刻影响的陶瓷发展历史。

(作者南京艺术学院潘春,原载《陶瓷研究》 1992年第1期)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合肥西纳一兰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Hefei  Sinoiranian  Culture & Arts  Exchange  Co,Ltd
E-maill:
1877079267@qq.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皖ICP15019193号
免责声明:对于伊朗艺术研究网会员发布作品、评论、留言等所引起的纠纷,皆由其作者承担,本站不承担任何相关及连带责任。
返回顶部